HKASO Press Conference 2006

香港肥胖醫學會推出「健康監測『易』部曲」

有助公眾預防心臟糖尿危機

 

二零零六年九月二十八日,香港 – 儘管心臟病及糖尿病為全球各地之常見疾病,最近一項名為「Shape of the Nations 2006」的國際醫學調查顯示,大部份公眾人士仍對引發其疾病的危機欠缺全面性的認識,尤其忽略有關危機與中央肥胖之關連。該項調查由國際心臟基金會負責,向全球二十七個國家,合共11,327 人(包括 380名中國人)進行調查。

心臟糖尿危機泛指引發二型糖尿及心臟病的高危因素,其中包括多項高危因素如:高血糖、好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水平過低、壞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水平過高、三酸甘油脂過高、高血壓或「大肚腩」(又稱腹腔脂肪積存)。近期醫學報告指出,以上高危因素可能導致更高機會患上二型糖尿病及心臟病。有見及此,市民有需要定期量度以上的風險因素,以便更有效預防患上糖尿病及心臟病。

國際醫學調查「Shape of the Nations 2006」於今年三月至四月期間,於各地分別向一般人口、高危一族(患糖尿或高血脂人士)及基層醫生進行問卷調查,其中包括380名中國人(200名公眾人士、80名高危一族及100名基層醫生),以下為有關中國部份的調查要點:
  • 在中國,每十名被訪者中只有一人(10%)認識心臟糖尿危機。該百分比在高危一族中較高,升至21% 。
  • 受訪者一般對傳統的風險因素有較高的認識,至於新興的風險因素 ─ 如「大肚腩」及好膽固醇過低則分別只有23%及7%的認知。
  • 儘管在高危一族中,有六成被訪者的腰圍已達警界線,但只有24%的病人相信其醫生有提及量度腰圍作為健康檢查。另外,只有36%的高危一族表示,會於未來要求醫生替其量度腰圍。

香港肥胖醫學會榮譽司庫盧國榮醫生表示:「調查值得關注的地方是大部份受訪者仍按傳統因素如血壓,作為治療心臟病及二型糖尿病的危機指標。大部份人士對新興的高危因素 ─ 如『大肚腩』、好膽固醇過低等缺乏警覺性,表示有需要進行更多教育,提高社會對心臟糖尿危機的全面認識。」

為協助公眾更有效預防心臟病及糖尿病,香港肥胖醫學會制訂「健康監測『易』部曲」,倡議公眾人士全面監測心臟糖尿危機。
  1. 「健康監測『易』部曲」第一步包括量度腰圍,如腰圍超過標準 ─ 亞洲男性標準為≧ 90 厘米 (35.4 吋)、女性標準為≧ 80 厘米 (31.5 吋)即要進行第二步檢測
  2. 第二步包括檢測以下五點健康指標(括弧內為標準指數):
    1. 三酸甘油脂 (≤1.7mmol/L)
    2. 好膽固醇 (男士>1.0 mmol/L、>1.3 mmol/L)
    3. 壞膽固醇(>2.6mmol/L)
    4. 血壓 (≤130/85mmHg)
    5. 血糖 (空腹血糖值≤5.6mmol/L)

香港肥胖醫學會會展周振中醫生說:「量度腰圍是檢查中央肥胖最直接及簡單的方法。根據國際醫學標準,亞洲人口的標準腰圍為男性≤90厘米及女性≤80厘米;如腰圍已超過標準,表示有需要尋求醫學意見,以便更佳管理可能引發心臟病及糖尿病的風險因素。」

以下為香港肥胖醫學會提供量度腰圍的正確方法:
  • 把軟尺圍繞腰部
  • 軟尺要放置於胸骨及盆骨之中間位置
  • 呼氣,然後進行量度
  • 軟尺不能太鬆或太緊,要與地下平衝


國際糖尿聯會製訂的腰圍標準


  男性 女性
歐洲 ≧ 94 厘米 (37.0 吋) ≧ 80 厘米 (31.5 吋)
北美 ≧ 102 厘米 (46.3 吋) ≧ 88 厘米 (40 吋)
中國 ≧ 90 厘米 (35.4 吋) ≧ 80 厘米 (31.5 吋)


傳媒查詢: 香港肥胖醫學會會長周振中醫生 2632 3537 或 7382 1134


關於香港肥胖醫學會
鑑於肥胖於世界各地帶來上升的經濟及社會負擔,香港肥胖醫學會由一群熱心的醫學界人士組成,成員包括內分泌醫生、外科醫生、家庭科醫生、營養師、藥劑師及運動專科。學會目的是鼓勵於香港進行更多有關肥胖的研究,並進行公眾教育,提高社會對肥胖之認識,以及其有效之預防方法。


Shape of the Nations 2006
國際醫學調查「Shape of the Nations 2006 」於全球27個國家 ,合共11,327 人進行訪問(受訪對象包括一般人口、患糖尿及高血脂的高危一族及基層醫生) ,目的是了解世界各地人口對引發心臟病及糖尿病危機的認識,以及相關之行為及態度。該調查於今年三月至四月期間,以電話及面對面訪問型式進行。

參與調查的國家包括澳洲、澳地利、比利時、巴西、加拿大、中國、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印度、意大利、日本、墨西哥、荷蘭、波蘭、葡萄酒、俄羅斯、南非、南韓、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國及美國。

關於中央肥胖

近年,世界衞生組織把肥胖列入國際流行病之一,代表中央肥胖為各地人口帶來的心臟及糖尿病危機,已達到警界線,情況令人關注。按衞生署早前一項健康調查 , 41% 被訪者列入「超重」(BMI 23-25) 或「肥胖」(BMI ≧25)組別。其中,約三成被訪者的腰圍更高於80厘米,遠超亞洲人口的肥胖標準。

- 完 -
References:
HKASO press release 2006 newspaper clip


  1. Vasudevan AR, Ballantyne CM. Cardiometabolic risk assessment: an approach to the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diabetes mellitus. Clin Cornerstone 2005; 7:7-16.
  2.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