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ease of HKASO Book (令人驚訝的減肥真相)

香港肥胖醫學會序言—

關乎生死的肥胖問題

上過中學時代生物課堂的人都應該知道,脂肪有保暖和儲存能量的作用,除了美觀外,多了又何妨呢?肥胖是否祗是一個吹皺一池春水,干卿底事的問題呢?

早於1979年,醫學研究已顯示,人口的相對死亡率和身體密度指數(BMI)成J形關係。簡單的說,人口的相對死亡率,會隨著身體密度指數的增加而相應增加,但處於身體密度指數最低的一群,也有死亡率增加的傾向。但當研究人員把吸煙的影響也計算在內時,近年的流行性病學研究顯示,人口的相對死亡率和身體密度指數成一直線。在BMI超過35的一群中,相對死亡率可高達2.5倍。故此肥胖並非一個祗關乎美觀或無關痛癢的問題,而是一個關乎健康和生死的問題。

肥胖對健康的影響,我們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它對循環系統和新陳代謝疾病的影響。百份之五十七的糖尿病是因肥胖引起,而百份之十七的高血壓和百份之十七的冠心病,也是歸究於肥胖。其他的循環系統和新陳代謝疾病,例如心衰竭、心律不齊、突然心臟死亡、血脂過高等,也和肥胖有著密切的關係。其它的疾病,例如睡眠窒息症,關節炎甚至是各種癌症,好像子宮癌和直腸癌等,也可歸究於肥胖。而這些影響,並非要等到年紀大了才會出現。

近年的研究顯示,肥胖小童的血管功能已差如老人,這顯示某些肥胖的影響在童年時已能顯現。肥胖不但影響對身體健康,也影響著心理的健康和社交的生活。肥胖的病人較容易有抑鬱,焦慮,缺乏自信等精神上的困擾。社交上他們較為孤立,較少性生活,較少社交活動。更甚者有外國的調查顯示,他們的失業率較高。

肥胖不單是一個常見的問題,而且有日趨普遍的傾向。比較香港90年和95年的資料,BMI高於25(即肥胖)的人口,就由百份之二十七升至百份之三十六左右,而BMI高於30(即嚴重肥胖)的人口,更由百份之三升至百份之六。類似的現象並非香港所獨有。在1995年,美國人口中,BMI高於25的更高達百份之五十。更令人憂心的是在年輕一輩中,這問題更見嚴重,近兩成的香港學童屬於超重,而我們一向知道,超重的孩童在成年後超重的傾向會增加。由於肥胖多方面的影響及其普遍性,它造成了深重的醫療負擔。在美國,每年估計因肥胖有關疾病所用的直接醫療費,高達五百一十六億美元。如果把因肥胖有關疾病所引起的喪失勞動人口及工作時間也計算在內,那麼它的影響更加是無於倫比。最重要一點,不少研究顯示,當肥胖受控制時,它相關的疾病甚至死亡率也隨著降低。

最後,我們希望提醒大家肥胖是一個普遍,並且有嚴重後果的疾病,並非祗是美觀的問題,及早預防及醫治可促進健康。